污喵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雪鹰阁www.xueyingge.org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对于曹明伟带领士绅大刀阔斧的搞建设的行为,ying国人也感到很纠结,一方面,他们是绝对不希望清帝国重新强大起来的,另一方面,他们又离不开这个市场。实际上ying国此时已经扩张到了一个临界点,如果不是当初用战争手段硬是敲开了清帝国的国门,ying国可能已经爆发经济危机了。所以对于清帝国这个堪称世界最大市场的渴望自然是极为强烈,曹明伟大造舰船,自然不可能在岸边留着生锈,开海是必然的,实际上现在山东和江苏沿海基本上都是开放的,各国商船都可以来这里做生意。不过在曹明伟严令下,传教士这种东西是绝对不能上岸的,任何有传教行为的欧洲人,当地士绅都可以就地格杀,若有包庇,举报者可以获得包庇者的一半家产。</p>
士绅们对曹明伟这个政令倒是非常支持,他们几乎都是儒家人士,虽然儒家不算宗教,但是对人心向背却是极为敏感,一帮传教士在自己地盘收拢人心,这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件对自己有利的事情。虽然这项命令引起了教廷的不满,但是又不是教廷一手遮天的时候了,有个教皇国养老就不错了,还想搞什么事情?来一次十字军东征吗?初步完成工业化的天朝西征都没问题。</p>
为了削弱清帝国的同时保持自己和清帝国友好贸易关系,ying国人加大了对倭国的支持力度。不过倭国人又不傻,刚刚结束西南战争没几年,国内还在发展呢,就去撩拨清帝国这个庞然大物。可是清帝国惹不起,**还是可以的。可是袁蔚亭去了**后,将**上下经营的铁桶一般,尤其是袁蔚亭在**也组建了一个协的新军,六千多人的兵力都掌握在他手里,每天在**好不快活。</p>
**内部为了争权,却开始主动联系倭国人,请求他们出兵帮忙,这倒是一个意外惊喜。倭国高层思量再三,觉得再等下去,袁蔚亭可能就真的唆使清帝国把**变成一个省了,所以最终决定出兵,为了防止过度刺激清帝国,他们也派出了一个旅团,兵力也在六千人左右。</p>
倭国人一上岸,袁蔚亭立马就向京城汇报情况,请求增兵。但是两宫太后摆平了的八大臣后,自己又开始斗起来了,对**有点顾及不上。好在李鸿章此前在辽东已经囤积了大量战备物资,虽然此前驻扎的三个镇的新军,由于曹明伟勤王事件,调回去了两个,但还有一个镇的新军可以机动。李鸿章当即下令将这个镇的新军开进**,但却遭到了八旗贵族的抵制。</p>
对汉人已经彻底不信任的清廷高层从保定三期抽掉了大量满人军官,充实到新军中,以此加强对新军的掌控,而且还在京城周围另外组建了两镇完全由旗人组成的新军。甚至还有四个镇的旗人新军在编组中,这个关头,清廷和八旗贵族都不希望在**与日本开战。因为他们也都清楚,满人里边已经没几个能打的了,真要是大战一场,结果肯定还是汉人掌控兵权,这样太平天国后十几年的努力就白费了。</p>
在旗人重新具备战斗力前,八旗贵族是不希望进入**的,这下子可急坏了袁蔚亭。看到清廷没有什么反应的倭国人胆子也大了起来,甚至在汉城发动了**,试图夺取**国王,但是却被棋高一着的袁蔚亭阻止。本以为此举会彻底激怒清帝国的倭国人左等右等,也没看到有什么反应,当即兴奋起来,直接调了两个师团近三万人的兵力进驻**。清帝国还是没什么反应,袁蔚亭都快要疯了。第三批倭国军队也开始登陆,又是两个师团近三万人,如此一来,**的倭国军队兵力就膨胀到了六万余人,而袁蔚亭手里只有六千**新军。</p>
绝望之下,袁蔚亭还是觉得保命要紧,给李鸿章发报后,自己就赶紧坐船跑路了。接到电报的李鸿章也觉得事情紧急,人家六万大军都进**了,我们这边还没动静,到底谁才是**宗主国啊?当即拿着电报跑去京城找奕訢去了。</p>
两宫太后得势,奕訢的地位也水涨船高,在清廷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,和李鸿章一合计,觉得还是得派兵入朝才行。但是派谁入朝就是一个问题了,李鸿章有意派自己儿子李经述率军入朝,不过奕訢倒是对此模棱两可,他更倾向于满人带兵,比如荣禄就很不错。最后到两宫太后那边咨询一下意见后,决定由李经述带一个镇,荣禄带两个镇,总计三镇兵力先行入朝。其他军队清廷是不太敢动的,毕竟曹明伟在南方做大,虽然整日嚷嚷自己忠臣,但还是得重兵防备才行。</p>
李经述接到命令后也是苦笑一声,他知道自己老爹是在给自己赚名望了。一直以来,他率军驻守徐州,处境却越发尴尬,虽然两淮士绅不拿他们当外人看,但现在也一样不拿他们当自己人看了。日后他若想掌控淮军集团,就得有实打实的战绩才行,**就是一个好机会。</p>